精神分裂症的遗传风险有多大?
近年来,只发现了一些可能的致病因素
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可能的质量因素。家庭调查数据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患病率比普通居民高6%。2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双胞胎研究表明,遗传信息几乎相同的单卵双胞胎,同样的疾病率要远远高于遗传信息不同的单卵双胞胎。郑州精神病治疗整合了近几年的11个研究数据:同病率的单卵双胞胎(56。7%),这与双胞胎的发病率相同(12。7%)占4。5倍,是一般人群常见病率的35-60倍。说明遗传因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寄养儿童研究也证明遗传因素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而环境因素不太重要。
以前的研究证明,疾病不是按类型遗传的。目前认为多基因遗传可能性,有人认为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或多源遗传。Shields发现病情越轻,病因越复杂,多基因遗传越多。高发家系的前瞻性研究和分子遗传的研究相结合可能会澄清一些问题。曾有报道以人原癌基因Ha-ras-1为探针,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精神病患者的基因组。结果提示,11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与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性精神病相关的DNA序列。
约40%的患者的病前人格特征是孤独、冷漠、敏感、偏执、幻想,即内向。
郑州市精神疾病治疗指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与年龄有一定关系,多发生在青壮年,约1/2的患者发病于20 ~ 30岁。发病年龄与临床类型有关。偏执型发病较晚。有资料提示,偏执型发病平均年龄为35岁,其他类型发病平均年龄为23岁。
心理社会因素
1.环境因素:
(1)父母在家庭中的性格、言行、举止、教育方式(如放纵、放纵、严格)会影响子女的身心健康或导致人格偏离正常。
②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其精神交流的障碍。
③生活不稳定、居住拥挤、职业不稳定、人际关系不良、噪音干扰、环境污染都在疾病中起一定作用。农村精神分裂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城市。
2.心理因素:一般认为生活事件会诱发精神分裂症。如辍学、失恋、学习压力、家庭纠纷、婚姻不和、故意事故等。都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些事件的性质并不特殊。所以心理因素只是诱发因素。